歷代王朝更迭

第145章長平之戰三

阅读页设置
背色

  

  

  

  

  

  

  

  

字體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書架 下一章

    之所以說秦昭襄王嬴稷是個雄才大略的君主,自然是體現在多個方面,然而眼下,他卻憂心忡忡。為人大將者,不會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一軍一營的存亡,他要的是整個戰爭的勝利。而為人君主者,則更要從國家的戰略未來考慮。此刻的秦昭襄王,需要的就是長平之戰的完全勝利。白起實在是太過狂傲了,趙軍加上上黨軍,可是50萬軍馬!吶喊一聲便可天崩地裂,戰旗飄蕩便能夠讓日月無光。

    稍微通曉兵法的人,一定知道:「居險用險必內潰(趙括居於險地,如果再去冒險,則趙軍必然軍心不穩),居易用易必外蹶(趙軍居於有利的地勢,而白起則居於平地,若白起不出奇兵,則必然被擊敗)。」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

    此時此刻,趙軍其實已經輸了一半,無論是軍心士氣上,還是戰略位置上,趙軍都處於被動地位。也正是這個時候,歷史才能夠真正地了解趙括這個人。他只是缺乏鍛煉,第一次獨立掌兵,就主持一場關乎兩個國家甚至是整個戰國命運的世紀之戰;第一次獨立掌兵,便和天下第一高手對決,無論是心態上還是在實力上,趙括都面臨着巨大的壓力。換做其他任何一個人,早就崩潰,早就丟盔棄甲,早就投降了。然而趙括沒有,或許是出於自信,或許是出於一種源自血液的驕傲,他是不會輕易服輸的。既然一時間趙軍攻不下秦軍營壘,趙軍索性在丹河谷里重新築壘,一面堅守,一面尋找機會突圍。

    之所以說,白起此舉是冒了奇險,不是沒有道理的。大凡出奇招,就需要掌握一個字——快,這樣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雙方對峙了數天之後,趙括終於發現:雖然趙軍東西被夾,南北卻還有些漏洞,只要秦軍有一路被突破,白起就會滿盤皆輸。顧不得什麼了,眼下爭取時間才是最關鍵的,趙括命令人馬日夜不停地向前突圍,而白起則日夜不停地修築營壘。於是,在長平戰場上,人們看到了這樣一個場景:趙軍突破秦軍一層壘,白起就再加修一層壘,你沖我堵,你爭我奪,很多陣地經常是一日幾易其手,戰爭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到處是軍士死後腐爛的屍體,到處是斷壁殘垣,一片人間末日的情景。

    長平成了兩國士兵心中的地獄,每日都有成千上萬的士兵在這裏埋骨;這是一場如夢魘一般的惡戰,鮮血染紅了大地,匯聚成了河流,紅得令人雙目暈眩,全身發冷,於是,後人便依據此戰的慘烈,將這條河命名為丹河。


    雙方都在思量,這一場戰役,何時才是個盡頭?

    和趙孝成王消極的靜等、無所作為相反,秦昭襄王則主動出擊,御駕親征,仿佛他也知道,這必然是青史永銘的戰役。

    當然,這並不是秦昭襄王的心血來潮,他知道趙括眼下最大的困境便是缺乏糧草和兵馬援軍。於是,秦昭襄王決定,自己親自出馬,來個圍點打援。然而,秦昭襄王也知道,眼下秦國本土已經出盡全力迎戰趙軍,剩下的士兵只能勉強配合外交政治上的攻勢,守衛國土。於是,秦昭襄王將國內一切事宜交給范雎,自己則來到上黨南邊的秦國新占區河內(即河南東北部太行山與黃河之間的地域)招募兵馬:賜爵一級,只要是15歲以上的男子,都必須被徵調去長平,秦昭襄王親自領着這支剛剛招募到的軍隊,從太行山北上,迅速地經過碗子城、天井關(今山西晉城境內)一線,不久便來到了長平附近。當然,這些新兵不會擔任主戰場的任務,他們一部分去為白起營造壁壘以及擔任包圍任務,另外一部分則北上插入長平與邯鄲之間,分路掠取趙人糧草,遏絕救兵。白起正自發愁,自己幾乎無多餘兵力可用,如果這時候趙軍來了一路援軍,則秦軍就會由主動而陷入被動,被敵人兩面夾擊了。可是秦昭襄王這一雪中送炭之舉,為他除去了後顧之憂。

    而另一方面,趙軍本來就捉襟見肘的糧草兵馬,都被敵人斷掉了,飢餓的危機,絕望的士氣,馬匹的哀鳴,都似乎在預示着,趙軍沒有希望了。

    趙孝成王終於開始擔憂了,他害怕,一旦趙括被困就難以逃脫了,要知道,帶兵的可是戰神白起。如果是王齕,其他國家興許還會伸出一把援手,但是白起就要細細考量一番了,誰也不敢拿着自己國家數十萬軍士的性命做兒戲。

    甚至有的國家還在想,秦國勝利,五國還能夠一起,重拾昔日合縱,一同抗



第145章長平之戰三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加書籤 下一章
相關:    抗戰:從八佰開始  重生後我成了拼爹界槓把子  我道侶修習了替生術  簽到百年,我已成為魔道巨擘  
同類最熱
搜"歷代王朝更迭"
360搜"歷代王朝更迭"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