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這天上午,周不器跟阿里和企鵝公司的兩位馬老闆約了個地方,坐下來聊了聊。
話題先是圍繞着即將上市的阿里展開。
都去表示恭喜。
現在的阿里可不得了,眼下國內的電商市場大爆發,就極大的提高了阿里的收益以及未來的潛力,市場裏甚至有很多人認為,一旦阿里上市了那麼阿里很有可能就會超過紫微星,成為國內市值最高的公司。
而阿里所擁有的行業地位和引領作用,就遠不是紫微星、百度、企鵝這幾家公司能比的了。
這不是公司規模,也不是企業家的影響力。
是一種示範作用。
國內的這些互聯網大公司,成功的方向有許許多多,但是模式都差不多,就是流量在前、產品在後。
一家互聯網公司沒有流量渠道,即便有很好的產品,往往也會被市場淘汰。
最典型的流量渠道,當然就是搜索和社交了。
就比如QQ。
企鵝旗下有幾十上百款的產品,都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可是,早年這家公司都渾渾噩噩的,只是做出來了一款聊天軟件,卻根本不知道這款聊天軟件有什麼用、去靠什麼賺錢。
連創始團隊都不明白,只是在一種「運氣」之下,做出了這款產品,踩上了流量的密碼。
擁有了QQ的流量優勢之後,企鵝之後的發展就如日中天了,就一發不可收拾。
百度也差不多,靠着搜索業務的強大流量,很快就建立起來了一整套的百度產品生態區,成為了國內另一方有着強大勢力的互聯網巨頭。
哪怕紫微星也是。
紫微星真正的破圈,不是校內網,也不是朋友網,而是微點安全衛士。
微點安全衛士不賺錢,真正的意義是能夠以安全為切入點,迅速的進入全國千家萬戶里。然後就靠着微點安全衛士為突破口,打通了千家萬戶的流量,這就有了隨後一系列產品的大爆發。
包括搜狐、網易、YY、愛奇藝等互聯網的一線大公司,成功之路也都是以流量為切入點,先有了流量,然後依靠着流量去做產品。
這已經成為了國內互聯網的「模版」。
似乎想做一款互聯網產品,就必須得先有流量才行!
要是一款產品沒有流量,哪怕你做的再好,你也不可能成功。
多少創業者都是死在了這裏,他們開發出了一款很好的產品,可是自身沒有流量。等轉眼發現,行業巨頭們已經把自己的產品抄過去了,然後靠着強大的流量導入,已經把山寨產品做成功了。
這就會讓很多人感到氣餒。
就感覺創業之路被堵死了。
因為互聯網的「流量入口」就那麼多,現在已經基本都被百度、紫微星、企鵝這三大入口給瓜分了。別的公司沒有了流量入口,豈不是就意味着永無翻身之地?
年輕的創業者們,就會都憤憤不平,痛恨壟斷。
一些更「成熟」的創業者,則是選擇了妥協,向巨頭低頭,要麼投靠了百度,要麼背靠着企鵝,要麼就是拿到了紫微星的戰略投資。
但有一家公司不一樣。
那就是阿里。
阿里不是靠着流量起家的,是靠着產品起家。
別的公司,是先有流量。是先做一點亂七八糟的事情,先把流量給搞起來,就像微點安全衛士、YY語音、共享單車似的,可以不賺錢,但一定要拿到流量入口。
有了流量,再談接下來的商業化發展,再談未來的正常化運營。
沒有流量,什麼也別談!
只有阿里不一樣,
阿里做的是產品,是靠着產品取勝過去這麼多年裏,阿里始終存在着戰略級的危機,就是自身缺乏流量來源,以至於不得不先後跟很多擁有流量的大公司合作。
等產品做成了以後,再想辦法靠着產品爭取更多的外部流量。
跟別家巨頭的戰略結構不同,阿里的業務線是建立在產品上的,是從產品出發。別家的公司則不一樣,是建立在流量上的,是先從流量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