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說是這麼說,不過,這其中還是有一些區別的。
現在,歐洲的科技產業集體拉胯。
市場爭不過,就得靠着歐盟出台一些拉偏架的政策來保護歐洲的科技公司,要防止歐洲的科技產業被中美韓日聯手絞殺。
這四方勢力可真是太猛了。
早年間,是美日太強。
這些年,日本稍微遜色,失去了很多市場,韓國卻沖了出來。
近幾年,以周大老闆為首的中資企業也對歐洲下手了,而且市場份額在迅速的擴張。不僅僅是華為、聯想、中興、愛斯達、紫微星、暢遊、阿里、百度、企鵝這些數得上號的行業巨頭,甚至還包括什麼中小科技公司。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外包產業。
現在,軟件的外包都在向亞洲轉移。
要麼去印度,要麼是中國。
歐洲的軟件,至少有20%都是中國的程序員寫的,採用的都是外包的模式。
再加上海爾、格力、海信、TCL、美的等家電企業,真是把歐洲的產業結構衝擊的七零八落。
歐盟這邊就必須得出招,不得不防!
相比之下,美國就不一樣了。
以後,隨着國內科技產業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相關的行業,讓矽谷的互聯網巨頭都焦頭爛額競爭不過。
怎麼辦?
市場手段競爭不過,那就只能是非市場手段了。
要靠着行政手段去找茬!
就像谷歌被趕出國內那樣。
不過,美國和歐盟不一樣。
美國要更容易。
因為歐洲和韓日對美國形成的競爭壓力有限,難以形成威脅,所以他們只需要做好對中資企業的防守就行,實在不行可以多下狠招、殺招。
歐盟就不一樣了。
現在的歐洲,科技行業的實力太弱,中美韓日都能很輕易的殺進歐洲市場搶地盤。
歐盟可不敢像美國那樣,直接就對所有的對手痛下殺手。
要是把中美韓日都給堵在門外了,那歐洲的市場經濟就徹底崩潰了。
哪怕是嚴防死守的國內大陸市場,也不敢同時對歐、美、韓、日四大經濟體同時封鎖。
可想而知,歐盟接下來採取的策略,肯定就是拉一派、打一派。
不能都打。
都打的話,營商環境就完蛋了,歐洲經濟就徹底玩完。
也不能不打。
不打的話,任由中美韓日的科技公司們來歐洲搶地盤,那歐洲的本土科技公司就會一家家的死掉。過去這些年,高通已經弄死了一大批歐洲的晶片公司,這真是嚇人了。一味的懷柔真是不行,對手咄咄逼人,歐盟必須得站出來主持大局。
拉誰?
打誰?
這就是最近這段時間唐斌辰最擔心的事。
周不器就很輕鬆。
他先知先覺。
前世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只知道總是能看到各種新聞,說是歐盟隔三差五,就對美國的科技公司發起了一通調查,動輒就是幾十億上百億美元的罰款。
覺得處罰的挺過癮。
有些懲罰,甚至都荒誕的離譜。
比如手機的充電線頭。
手機的插頭是什麼款式的,這理應是企業的權利,是市場的選擇,官府有什麼資格去干涉?如果充電線插頭的型號不好,消費者自然會用鈔票來投票,就可以逼着企業做出最正確的選擇,這本就是市場經濟的力量。
結果可好,歐盟那邊可能實在是從蘋果身上找不到什麼突破口了,直接對充電線插頭下手,要求蘋果必須把iPhone的充電線插頭跟安卓機的插頭統一。
而且是強迫選擇。
不是要求安卓機必須採用蘋果的充電線插頭型號,而是蘋果必須改成安卓的那種型號標準。
這種荒唐的決策,連國內都不好意思做出來。
歐盟就真的強制性的對蘋果下了通牒。
此前周不器還沒太看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