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之七劍傳人

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儒家的選擇

阅读页设置
背色

  

  

  

  

  

  

  

  

字體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書架 下一章

    當然了,孔子會抱有這種想法的原因很複雜。

    一方面,禮崩樂壞之下,諸侯伐交頻頻,國不國,民不民,生靈塗炭,凡有志者,都希望改變這一局面,孔子當然也不例外。

    另一方面,則是時代的局限性,春秋時代奴隸制剛剛開始瓦解,地主階級尚未崛起,那個時代人的也就大都擺脫不了商周以來的舊有制度,或者說思想。

    所以孔子選擇了克己復禮。

    不過放到現在,一味的強求分封就有些不合時宜了。

    伏念明白這一點,所以他並不覺得嬴政廢除分封有什麼問題,最多就是手段過於強硬激進了一些。

    但你讓他一個儒家弟子擺明態度反對孔子的理念,去攻訐淳于越等人顯然也不合適。

    他的師叔荀子可以對着儒家諸派不留情面的大加批評,伏念卻不行。

    一來他的身份不行,身為小聖賢莊掌門,不宜主動交惡其他儒家弟子,二來他的地位不行,雖說有個齊魯三傑的名號,但他的威望和荀子比那就要差上一大截了。

    即使拋開這些因素不談,伏念就算代表小聖賢莊下場彈壓其他儒家,也未必有用。

    孔子之後,儒家八分,內鬥的遠比道家更厲害,只是不像人家道家一樣搞到明面上,鬧得涇渭分明。

    小聖賢莊雖說是儒家聖地,儒門正宗,但是真要說起對儒家的掌控程度,其實也就那樣。

    大家沒有衝突的時候,一般還能夠互相給幾分薄面意思意思,但要是起了利益衝突,那就誰也不認識誰了。

    伏念帶着小聖賢莊下場,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會激化儒家內部的矛盾。

    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作用,內部的矛盾激化了,對外的壓力自然就放鬆了。

    帝國朝廷能清靜不少。

    儒學被世人視作聖人之學,雖說有用的東西確實不多,但是地位一向不低。

    儒家的那些博士一心要恢復分封制,儘管動搖不得嬴政的決心半分,但足夠惹人嫌,又不好用太酷烈的手段收拾他們。

    伏念遲疑着斟酌一番後,有心想要推辭。

    扶蘇卻搶在他之前意味深長的提醒道:


    「伏念先生,若不能忠君之事,何談食君之祿?」

    「沉默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未必是長久之計啊!」

    伏念到嘴邊的話又停住了。

    確實,小聖賢莊已經沉默太久了。

    沉默是一種自保,保護小聖賢莊免受天下動盪的紛擾,也是一種逃避,逃避身為讀書人的擔當。

    儒學,從來不是出世的學問,只是小聖賢莊為了明哲保身而做的無奈之舉。

    但是,一切事實都在表明,如今的小聖賢莊已經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無法繼續沉默下去了。

    而淳于越等人的所作所為,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在推波助瀾,火上澆油,把整個儒家,也是把小聖賢莊推向深淵。

    別說淳于越他們和小聖賢莊沒關係,都是儒家的一員,他們從來都分割不開。

    於情於理,於公於私,伏念都該做點什麼了。

    然而伏念還是沒有下定決心,轉而將視線投向了荀子。

    這不是他身為儒家掌門沒有做出決策的魄力,而是這種大事,由不得他不謹小慎微。

    荀子作為當世大儒,見微知著,博學多聞,他的意見伏念不可能忽視。

    而且有些事,還真不好由他這個儒家掌門來說,就得荀子出面才方便。

    荀子也確實眼光獨到,一上來就直指問題的核心:

    「公子希望小聖賢莊出面,做到什麼程度呢?」

    身為儒家聖地,卻和儒家如今在朝廷里的頭面人物淳于越鬧起來,無疑是件好說不好聽的事。

    這也是伏念最大的為難之處。

    不過小聖賢莊只要肯舍下這個臉面出手,那壓制住淳于越這些人只是時間問題。

    可是要做到什麼程度呢?

    徹底壓下淳于越等人鼓吹分封制的聲音?

    亦或是乾脆逼迫他們就此放棄,不再和帝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加書籤 下一章
相關:    從龍族開始的求死之路  逆命相師  我有一柄攝魂幡  叩問仙道  
同類最熱
搜"秦時之七劍傳人"
360搜"秦時之七劍傳人"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