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而且在和兩位上將開誠佈公地協商之時,周文還提出了一個讓他們根本無法拒絕的條件,就是負責收養安置那些即使治癒後也落下殘疾的一千多名傷兵,並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案。
這些殘疾老兵的安置,也是兩位上將一直憂心忡忡的一樁大事,現在由周文出面負責解決了。
周文承諾,願意回家的殘疾老兵,一律發給50大洋,以中央黨部的名義送他們回廣東老家,並且由廣東省黨部出面妥善安置。
願意在上海安家落戶的,同樣也有50大洋安家費,並且由青幫大佬杜先生出面,組織上海的愛國工商界人士,為這些老兵安排合適的工作。
如果最後還有無法安排的老兵,周文負責把他們帶回山西去,周文在山西有那麼多的產業和基地,還怕養不活這幾百老兵?
這就是周文來上海的目的,既消除了這幾千傷兵的後顧之憂,又為中央黨部拉來了足夠的兵員,可謂一舉兩得。
當然,周文還是需要付出不少的代價,單單是安置費一項就需要十萬大洋以上,雖然名義上是現在由周文墊資,將來中央黨部還錢,但是將來中央黨部有沒有錢來還也是未知,而且在周文的計劃里,中央黨部欠他的錢只會越來越多。
何況,周文內心裏是真的想好好安置和對待這些有功於國家民族的抗日英雄們,雖然暫時沒條件讓他們光宗耀祖,但是必須讓他們都有一個好的歸屬,這不是同情,而是一個穿越者的良知和責任。
周文知道,十九路軍後來的結局是非常令人惋惜的。
歷史上,中日停戰協定簽訂後,十九路軍就從上海撤下,被軍委會調到福建圍剿紅色根據地,蔣上將兼任福建省長。
十九路軍在福建與我紅色根據地多次交戰皆以失敗告終,全軍士氣低落,曾經善戰的將軍們再無心內戰。
蔣、蔡二位上將就聯絡桂系、廣東等勢力,商議另立政府停止內戰。並於1933年11月發動了福建事變,南京方面隨即調集大軍鎮壓。
由於未取得國內其他勢力的支持,而且十九路軍內部亦有反對意見,在敵我實力懸殊下終告失敗。
最後十九路軍主力被中央軍擊破,部分則向中央軍投降。只有少量十九路軍軍官到廣西投靠桂系重組,其餘被收編之部隊中級以上軍官全被更換,十九路軍番號亦被取消。
誰能想得到,這樣一支在淞滬抗日戰場上名聲大噪、堅如磐石的百戰雄師,在短短一年之後,就在內戰和南京方面的政治陰謀中煙消雲散.
但是他們在淞滬抗戰的英勇表現和流血犧牲,已被歷史錚錚銘刻,被後人緬懷崇敬。
周文走出十九路軍指揮部時,心情也頗為沉重,雖然此行的目的已經達到,但是想到十九路軍無可挽回的悲慘結局,心裏就覺得沉甸甸地難受。
正是因為知曉這麼多的歷史,他才會在傭兵團建立之初就謹小慎微、如履薄冰,在夾縫中求生存,竭盡全力為自己和傭兵團營造一個能夠掌握住自己命運的大環境,避免如十九路軍這般,還沒等到全面抗戰開始,就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想着這些問題的周文,沉默地上了等在外面的橋車,疲倦地揉揉自己的眉心說道:「走吧,曉平。」
今天開車到火車站接他的是張曉平,這也是張曉平這個師弟向他傳遞自己已經康復的信息。
看到周文不是很開心的樣子,張曉平就想着讓自己的師兄高興起來,邊開車邊開口道:「師兄,你今天有什麼煩心事嗎?難道你沒察覺出我有什麼改變?」
周文這才回過神來,強制自己不再陷入這種悲天憫人的心境。雖然自己無力改變歷史的走向,但是起碼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這幾千傷兵的命運,也許會比原來歷史上要好一些吧?
想到這裏,周文的情緒才漸漸好轉,開始仔細觀察身邊開車的張曉平,想着與這個師弟也才一段時間不見,能有什麼變化。
是胖了?
長高了?
還是說告別處男了?
不會那麼快吧?
張曉平卻不說話,面含笑意地開着車,但是眼中卻透着一絲怎麼也掩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