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此時也只有周文知道,日軍這個第5師團在原來的歷史上,從1937年7月27日在中國大沽登錄,至1941年奉調東南亞,日軍第5師團橫掃大半個中國,先後與中國70餘個師以上番號部隊交戰,鮮有敗績。
而且第5師團調到東南亞後,在號稱「馬來之虎」的山下奉文指揮下,向馬來西亞、新加坡進攻。
馬來半島之戰俘英軍5萬餘人,新加坡之戰迫降英軍8萬人,以至於時任英國首相丘吉爾不得不把新加坡英軍投降的1942年2月15日定為英國「黑道日」。
要知道新加坡戰役爆發時,日軍僅有第5、第18兩個師團7萬人,而英軍總兵力超過了14萬人。多對手一倍的兵力卻是被第5師團帶着個打下手的小弟打得丟盔棄甲、全軍覆沒,可見二戰時期英軍的戰鬥力真的渣。
但是,就在1937年的9月25日,這支自成軍後就所向披靡、無一敗績的「鋼軍」,卻是在平型關下吃了第一個敗仗。
115師在喬溝的伏擊戰中共殲滅第5師團輜重聯隊下轄的兩個輜重中隊和兩個汽車中隊以及部分護衛步兵。總共1042名日軍,上到中佐下到大頭兵,一個都沒跑了。
別看只是殲滅了日軍的一千多後勤部隊,但這可是第5師團成軍以來第一次有旗下部隊成建制被殲滅的敗績,說是敗仗一點都不為過。
關鍵是,這場大捷來的太是時候了。
你想想,自七七事變以來的2個多月里,除了趙澄宇將軍在黃亭子殲滅了日軍一個特遣分隊50餘人外,整個中國北方數十萬軍隊,還有什麼像點樣子的勝仗沒有?
城市是一個接一個地丟,部隊是一支接一支地敗,新聞報紙成天都是某某城丟失,某某部隊不戰而逃的消息,對全國抗日軍民的心理造成了何等的打擊和摧殘?
整個中國北方都充斥着一種悲觀失望的情緒,形形色色的投降派和親日派也開始積極活動起來,到處宣揚日本不可戰勝的謬言亂語。
於是,數十萬人的大會戰,僅僅是趙澄宇將軍殲滅日軍一個分隊的消息就上了《北平日報》、《天津日報》和《中央日報》的頭條。
記者們在官方的授意下,隨便在後面加了個零,就變成了一場殲敵500餘人的大捷。而且在一段時間內還翻來覆去延續報導了好幾天。就連趙澄宇將軍自己看了都覺得臉紅。
但是沒辦法啊!
國人需要振奮精神,軍隊需要提升士氣,奈何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就只能逮着一個不起眼的勝利就變着花樣地用了。
現在好了,人家八路軍115師這可是實打實殲敵1300多人,鬼子的屍體都堆成了幾座小山。在這種時候,這個關鍵的節點,相當於是一舉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對於全國的民眾來說就是久旱逢甘露,其意義和影響,真的不亞於一場大型戰役的勝利。
就是一直對紅色組織敵意滿滿的校長,也先後兩次致電八路軍總部祝賀嘉勉。
數日內八路軍總部收到來自全國各黨派和各階層的賀電賀信百餘封,《新華日報》、《中央日報》等國內各大報刊、廣播電台及英國、法國、美國及東南亞國家的報紙、電台,紛紛報道八路軍平型關大捷的消息。
而且這次報導的殲敵數字就不是什麼千餘人了,而是三千餘人。這還是校長不想讓八路軍的影響太大,刻意減少了一些數字。如果是他的中央軍,恐怕就會是殲敵5千以上了。
但是不管怎麼說,平型關大捷確實是給當時陰影密佈的抗日局勢注入了一道強心劑,大大提振了全國抗日的民心和軍心。
只是,這裏有人會問,怎麼這次的平型關大捷跟歷史上有些不一樣呢?
歷史上,奔赴抗日戰場的八路軍裝備簡陋、缺衣少糧,關鍵是重火力奇缺,子彈更是稀少,怎麼能一下子就在老爺廟部署了那麼多的機槍,而且還有足夠的彈藥?
其實這就是我們周大公子的功勞了。
熟知歷史的周文怎麼可能不知道平型關戰役,而且當時他還動了一下心思,想着是不是自己親自帶隊跟八路軍合作干一票更大的。
只是,這時的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