傭兵1929

第1407章 梯田

阅读页设置
背色

  

  

  

  

  

  

  

  

字體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書架 下一章

    其實周文說的就是後世大規模開發的梯田。

    其實梯田早在西漢年間就已經在華夏南方開始出現。

    由於南方雨水繁多,這一時期以便於耕作和保水保肥、增加產量的小面積區田形成為標誌,並且已經開始修築山地池塘,以收集徑流進行灌溉。西漢時,我國南方丘陵山區的農民,基於種稻和保持水土的需要,開始將山麓及溝谷中較低緩的坡地修成水平梯田。

    而華夏北方平原眾多,可用耕地遠比南方為多,加上北方的水資源不如南方,雨季時間較短,梯田不易儲水,所以這個時期北方還沒有成規模的梯田。

    周文雖然不懂農業,但是他卻是有樣板可以借鑑,那就是與離石相隔數百公里的昔陽縣。

    別看昔陽縣現在還沒什麼名氣,而且還是一個比離石縣還要落後許多的一個貧瘠縣,但到了後世,這個縣可就全國聞名,名氣遠遠超過了全國的其它縣。

    就因為昔陽縣出了一個全國農業的模範村,叫做大寨。

    大寨村地處太行山區,自然條件惡劣,家家住的是破土窯,吃的是糠菜糧。全村就是最富裕的地主家裏,也只是吃玉茭面,還沒有多餘的糧食。

    當地人是這樣形容大寨村:「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地無三畝平,年年災情多。」

    但大寨人卻不認命,而是向惡劣的自然條件發起了挑戰,並在幾年後獲得了成功。

    從1953年到1962年,大寨人劈山填溝,重新安排山河,在7條山溝里壘起了總長7.5公里的180多條大壩;把300畝坡地壘成了水平梯田;把4700多塊地修成了2900塊,還新增加了80多畝好地。

    平均畝產從65公斤上升到385公斤,有的梯田的畝產量竟然超過500公斤,這個產量甚至比當時江南一些地區的產量還要高。

    在華夏農業最困難的三 年 自然災害期間,大寨不僅沒有人挨餓,反而每人向國家上交餘糧400多公斤。

    而彼時大寨人只有50來戶、360餘人。


    其實在山地開發梯田,說白了就是「築壩儲水、填溝造田。」這個八字訣。

    周文是在後世閒暇之時,在網絡上看過一部叫做「昔陽紅似火」的古老紀錄片,這才知道了在山區築造梯田的大致原理。

    當然,說來容易做來難,但周文有這個信心。

    首先是呂梁山區大部分被森林覆蓋、植被茂密,水資源豐富,水土流失不嚴重,平出地來就能種糧食。

    其次是人力優勢。

    嘿嘿,有十萬人開山造田,只要組織得當,獎勵得當,後勤有保障,這爆發出來的力量是難以計量的。

    第三還有資金和技術優勢。

    資金就不必說了,其實就是解決工具和人吃馬嚼的糧食問題。

    周文自己就有個鋼鐵廠,還會缺工具嗎?

    糧食問題也很好解決,只要有充足的資金,離石縣的糧食不夠,還可以去臨近縣或者直接去南方購買。

    技術方面更是現成的,現在到來的德國專家團里就有水利方面的專家,只要付出一定報酬,請人家幫忙勘察山勢和設計,沿着山勢建起各種小型水壩,將雨季的水儲存起來,就能因地制宜解決水資源的問題。

    周文相信,如果合理用好了這些招募來的陝西災民,戰爭爆發後即使遭到小鬼子的全面封鎖,自己的大本營依然能夠自給自足,不會出現餓肚子沒衣服穿的情況。

    至於有人會問小鬼子不會用飛機來炸壩嗎?

    按照大寨的經驗,加上山勢陡峭的原因,在大山上造水壩就不可能太大,只能是以數量取勝。

    老子在四周幾座大山開墾出十數萬畝梯田出來,水壩起碼也有幾百上千個,你就來炸吧。無非就是炸一個我再修一個。戰爭本身拼的就是消耗,就看是你的炸彈多還是我們呂梁山的石頭多。

    等到周文將心中的計劃給王成明說了後,王成明神色古怪地看着自己的表弟心道:「這世上還有什麼是自己這個表弟不懂的嗎?恐怕過幾天他說他會生孩子自己也會相信了。這個表弟自從被綁架回來後簡直就像是換了一個人一樣,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加書籤 下一章
相關:    最強雄獅  人族鎮守使  離婚後的我開始轉運了  如果時光倒流  
同類最熱
搜"傭兵1929"
360搜"傭兵1929"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