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從乾清宮裏回來,幾人進到內閣後就分開,各自回到各自值房辦公。
魏廣德進屋的時候,蘆布也跟着進來,在他耳邊小聲說道:「老爺,前段時間高閣老和霍尚書關於京營營制改革的爭論似乎升級了。
今日霍尚書上奏關於營制的奏疏,還提及幾年前的陳年往事,公開他們之間的矛盾,似是不願繼續由高拱插手此事。」
「哦?把奏疏抄本給我。」
魏廣德聞言站定,思考片刻才對蘆布吩咐道。
本來關於兵部的奏疏,一般都是由魏廣德接手處置,可是前段時間高拱連上數篇關於軍制改革的奏疏。
先是引用兩年前吏科給事中鄭大經指責明軍懲罰不嚴的錯誤,「各邊將領被罪斥罰者,旋謀起用,人無忌憚」。
也就是說邊將即便因過失被罷職,但只要派人到京城活動一番,往往很快就會被重新啟用,所以邊將們早就對朝廷的懲處沒有什麼害怕。
在奏疏里,高拱提到:「今邊臣莫肯效死者,弊在操切太過,爵賞太輕」,明軍賞罰不公,會嚴重挫傷將士作戰的積極性。
而後,高拱又提出對兵部進行改革。
《明史·職官志》載:「兵部,尚書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尚書掌天下武衛官軍選授、簡練之政令。侍郎佐之」。
然而嘉靖、隆慶之際,南倭北虜交侵,逢邊疆多事之秋,邊務冗雜難測,兵部此種舊人事編制難以處理繁多冗雜的邊疆政務,無法適應複雜的邊疆局勢。
由此,高拱建議改兵部「一尚書二侍郎」為「一尚書四侍郎」。
「又以時方擾邊事,請增置兵部侍郎,以儲總督之選。由侍郎而總督,由總督而本兵,中外更番,邊才自裕。」
高拱強調兵部尚書之職關係王朝之安危,近二三十年來正逢邊疆多事,在此兵部體制下,如果邊方總督缺任,則兵部侍郎頂缺,倘若兵部侍郎難以脫身,則會以別部人員代替赴任。
如此往往拆東牆而補西牆,嚴重限制了兵部職能的有效發揮。
首先,高拱看到當時兵部嚴重受限於明初的「一尚書二侍郎」局面,侍郎員額太少,左、右侍郎主要協助尚書處理兵部事務,公務繁忙,一旦抽調外差,兵部事務的處理便難以得到保證。
其次,侍郎職責在於協理部事,對邊地情況缺乏了解,很難為兵部對邊地之事的謀劃與決策提供建議。
最後,兵部承擔巡閱邊務的職責,但由於侍郎太少,臨事一般多借調他官,往往因非其職而就其位,不悉邊事,影響對邊事的有效處理,或因路途遙遠不能及時履職,從而貽誤事機。
基於以上弊端,高拱向隆慶皇帝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改革建議,改兵部編制為「一尚書四侍郎」。
高拱認為,新添侍郎既可在部內任職,又可巡視邊務。
換句話說就是增加兩個實職侍郎機動,平時在部里協助辦公,無事則巡視邊防,若有總督空缺,朝廷短時間找不到合適人補上,則由侍郎充任,這樣也不會影響兵部運作。
其他還有諸如分攤總督權利,明確權責關係等等的奏疏。
就如同高拱指責陳以勤侵權一樣,顯然霍翼也有這樣的看法。
在聯繫年初時有人對他不職的彈劾,讓霍翼很輕易的相信此事就是高拱在被背後搗鬼,指使科道言官對他進行的攻擊。
目的,自然是他屁股下面的位置。
看來高拱在回京之初,就已經對兵部尚書之位垂涎已久了。
因為高拱突然對兵部提出諸多改革意見,讓隆慶皇帝終於答應讓高拱接受京營事,魏廣德不再過問。
本來高拱突然插手京營改制就讓霍翼警覺,再有這幾道奏疏,讓霍翼感受到高拱濃濃的惡意。
魏廣德一直抱着的心思就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高拱想要插手京營,那就讓他去好了。
京營可不是那麼好弄的,裏面涉及太多勛貴利益,他涉入其中都是如履薄冰,遇事處置都得小心翼翼。
既然高拱要摻和,他當然樂意讓給他去干。
不過現在才有些明白,或許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