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砰砰砰。」
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在安靜的院子裏響起,傳出去老遠。
「誰?」
一陣蒼老的聲音從屋裏傳出,是李成梁的聲音。
「爹,是我,如樟。」
聽到屋裏問話,門外李如樟急忙說道。
「什麼事兒,這麼晚了還不休息,明早還要上城牆看着呢。」
李成梁在屋裏說道。
「爹,城外傳來消息,緬軍大營有異常。」
李如樟知道這個時候吵醒老爹肯定是很不好的,但他也沒辦法,收到消息如果不及時上報,耽誤了大事兒,他就算是李成梁的兒子也承擔不起。
「等着,我馬上出來。」
床上躺着的李成梁一把推開懷中女子,坐了起來。
那女人這個時候可不敢出聲,只能蜷縮在床上一角,拉着被套把自己包裹起來。
李成梁已經下床,套了件衫子就過去開門。
「吱嘎。」
屋門打開,李成梁門後看着兒子問道:『發生何事了,緬軍軍營怎麼了?』
「爹,剛才城外斥候傳來消息,說今晚緬軍中後營沒有如往常般安靜休息,而是人喊馬嘶的,不知道有什麼行動。
所以,他們覺得不對,就把消息傳遞出來了。」
李如樟微微彎腰說道。
「沒有休息?」
李成梁聞言雙眼一眯,沉默不語。
現在明軍和緬軍的交戰,白日都是輪番交戰。
緬軍上午下午一整天至少會有三波人馬加入攻城戰中,就算輪休的部隊,也絕對沒什麼精力半夜不睡覺。
須知,軍營晚上保持安靜是大事兒,巡營官甚至有對喧譁士兵先斬後奏的權利,為的就是保證軍營的肅靜。
「可有軍士打鬥?」
李成梁忽然開口問道。
「沒有,不像是營嘯。」
李如樟自然知道父親這麼問的原因,他一開始聽說緬軍大營吵鬧,也懷疑是有人發了癔症,所以多問了一句。
營嘯,又稱「監嘯」或「炸營」,是指軍隊在夜間留營時,在沒有接到任何指令的情況下,全體官兵盲目緊急集合的一種反常行動。
這種現象通常發生在夜間,因此也被稱為「夜驚」。
營嘯的發生原因主要包括長期的精神壓力、緊張的軍營生活以及突發的刺激。
古代軍營中,士兵們長期處於高度緊張和壓抑的狀態,一旦遭遇意外的刺激,如一聲高亢的馬嘶或一聲驚恐的尖叫,就可能引發整個群體的歇斯底里反應,導致自相殘殺。
此外,軍官對士兵的欺壓、老兵對新兵的欺凌以及軍營中的派系鬥爭也是導致營嘯的重要因素。
歷史上著名的營嘯事件包括東漢對西羌的戰爭中的記載、太平天國時期的嚴格制裁以及解放戰爭時期的淮海戰役中的突圍事件。
特別是淮海戰役,也叫徐蚌會戰中,孫元良部在勝敗將定之際,孫元良率領16兵團從陳官莊突圍,跑到外邊一看,還剩四百多人。
後來根據親歷人的還原才知道,孫部突圍時基本無損,撤退到蕭縣宿營,遭解放軍小股部隊夜襲。
經一夜狂奔的孫部,認為已遠離戰場,數萬人幾乎同時倒下酣睡,連崗哨都沒放出。
孫兵團官兵被圍多日強烈緊張後驟然放鬆,又驟然被襲,神經頓時崩潰,全軍驚叫而起,甚至自相殘殺,幾萬人的大軍就此潰散。
可為考證的是,這是世界軍事史上萬人大規模「營嘯」的最後一次。
這些事件不僅展示了營嘯的破壞力,也揭示了其發生的複雜背景和原因。
軍營是地道的肅殺之地,中國傳統軍規有所謂「十七條禁律五十四斬」,當兵的都是提心弔膽過日子,經年累月下來精神上的壓抑可想而知。
加之傳統軍隊等級森嚴、管理閉塞,唯有軍官凌虐、士兵無知才可統領,平日全靠軍紀彈壓。
到了大戰之前,人人生死未卜,不知明天還能不能活着回來,人人都處在精神崩潰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