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萬盛世

1112整肅驛站

阅读页设置
背色

  

  

  

  

  

  

  

  

字體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書架 下一章

    從張吉嘴裏知道了紅薯藤的事兒,又看了俞大猷留下的書信,魏廣德也算是明白了,他應對明末小冰河的利器算是差不多收齊了。

    是的,魏廣德並沒有因為知道有了紅薯藤就很激動,他已經過了最初那個時代。

    其實就這些年,他以次輔身份還是能對大明各地農業生產比較了解的。

    雖然南旱北澇的災情依舊,但和嘉靖年間南北災情交替出現還是好上許多。

    最起碼,現在各地的老百姓雖然遭了災,但地里的產出還能勉強果腹,一年受災一年還能過的馬馬虎虎,所以日子還能過得下去。

    只是到了崇禎朝那會兒,北方連年災害,才一舉把大明朝逼到了崩塌的邊緣。

    加之國事處理不當,最終大明朝被敲響了喪鐘。

    雖然現在大明朝官員都不怎麼樣,可以說是從上到下貪腐成風,但勝在體制還算好。

    是的,你沒看錯,大明朝的政治體制還是不錯的。

    延續千年的小政府,除了對北方有巨大的軍事開支外,其實朝廷的財政支持也是有限的,還沒到把人往死里逼的程度。

    特別是現在民間,朱元璋定下皇權不下鄉的制度存在,因為宗族林立,鄉下多是靠族老維持,都是血脈聯繫,總不會把人往死里比。

    雖然後世影視作品裏多把民間疾苦的責任推到地方官「吏」和里長、甲長身上,但這些人其實更多的是把稅賦攤到外姓人頭上,對本家人還是不錯的。

    即便偶有數典忘祖之輩,但是人真不算多。

    至於那些外姓人,其實住在別人村里,在住下那一刻也是有心理準備的。

    這也是大明朝能延續二百多年的原因,鄉下還算平靜,少有狗屁倒灶的事兒。

    至於朱元璋為什麼制定「皇權不下鄉」,說起來也是他受盡了貪官污吏的盤剝,所以才想出這個制度,讓鄉老維持農村的秩序,不讓官員把手伸下去。


    其實從這條制度的誕生就說明,朱元璋從一開始就對大明官員們的操守是不信任的。

    不過,更深層次的原因也和古代中國社會構成有關。

    皇權要插手鄉野,所要付出的成本太過巨大,甚至可能引發顛覆王朝的後果,這也是朱元璋選擇這條制度的原因之一。

    當然,大明也不是把鄉鎮權利拱手相讓,地方官員們雖然名義上不好插手地方除刑事案件以外的事兒,但收稅等管理權利,還是通過胥吏來完成。

    所以,後世對古代也有種說法,那就是封建王朝的鄉村治理基本為胥吏所操控。

    鄉紳在其中的作用微乎其微,甚至連縣官都會被胥吏那高超的行政手段所矇騙。

    這也是為何縣官要不斷整肅胥吏隊伍的重要原因,其背後存在複雜的權力博弈。

    大明朝,幾乎所有官員,特別是地方官員和御史,為官初期都要法辦幾個胥吏來樹立自己剛正不阿的形象。

    無論是宗族還是鄉紳,都不會心甘情願將其掌握的物資主動奉獻給國家,這便是皇權與紳權在鄉村的主要矛盾,諸多賦役的強行委派正說明了這一點。

    但鄉紳並非毫無抵抗之力,在古代戶籍制度並不完備的情形下,他們通過隱匿戶口,招攬流民等方式來迴避皇權的滲透。

    當王朝正值鼎盛時,尚可藉助胥吏隊伍對鄉紳進行制約,以維持對鄉村的基本控制。

    承平日久之後,胥吏與鄉紳便會結成一種曖昧不清的關係,共同利用政策漏洞中飽私囊。

    故所謂地方政治者,不操於胥吏,即操於紳,生殺予奪,為所欲為,民之所能自存、自主、自治考,亦幾稀也。

    鄉紳清晰的認識到,

    如果碰上清廉的縣官,還可以對其進行限制,但大多縣官上有國家重臣逼問索要,下有州縣的繁苛賦稅,只得任由胥吏侵奪鄉民財產,否則地方知縣的數萬兩雪花銀由何而來?

    除此之外,在軍事動亂之際,鄉紳更是憑藉掌握的財富,招攬民眾構建武裝山寨。山寨內部不僅擁有大量的田地資源,還配備了一定數量的武裝勢力。

    如此密不透風鐵桶,皇權根本無法進行滲



1112整肅驛站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加書籤 下一章
相關:  傳奇操盤手  隆萬之變    神話版三國  魔門敗類  雷武  臨高啟明  校花的貼身高手  
同類最熱
搜"隆萬盛世"
360搜"隆萬盛世"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