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以利誘之.」
沐昌祚在嘴裏輕輕念道了兩遍,忽然感覺整個人都通透起來。
他已經意識到自己所犯下的錯誤,那就是以大明的軍制去思考緬甸。
之前聽到過消息,莽應龍經常調集數萬乃至十數萬大軍徵發某邦,比如針對暹羅的兩次戰爭,發兵都超過十萬。
只不過當時沐昌祚以為這個兵力是對外號稱,真實兵力不過幾萬人。
但是這次在極短時間裏,緬甸先後調集兵力攻打木邦和圍困孟養,才讓他驚覺過去對緬甸兵力的誤判。
「現在我軍在永昌及周圍兵力不過兩萬,是無論如何也無力干涉的,必須儘快獲得朝廷的援助。
如果可能,在緬軍進攻孟養的時候出兵閃擊,一舉把緬軍主力打殘消滅。」
沐昌祚終於沉穩不下去了,以前還覺得大明可以穩坐釣魚台,優勢很大,可現在終於意識到形勢危急,緬軍可以集結的兵力遠遠超過他的預期。
「準備紙墨,我要給王凝寫信。」
他們家雖然號稱雲南王,有黔國公的爵位,可是朝廷也不是真的就把雲南完全的交給他們。
雲南巡撫,才是這片土地上權力最大的人。
而且因為明朝巡撫、總督本來是分管民政和軍務,但實際過程中卻是相互混淆的。
有巡撫總督的地方,自然是總督鉗制巡撫和總兵官,再到地方布政使和知府,而在沒有總督的地方,巡撫就是既管理民政,還能左右總兵官的軍務,成為事實上的總督。
王凝在雲南官聲雖然不好,可他頭頂的烏紗就是雲南巡撫,依舊是這裏最大的官。
沐昌祚要抽調雲南兵馬到永昌府附近佈防,沒有王凝的許可,那也是絕對不行的。
很快,管家就吩咐下人送來筆墨紙硯,沐昌祚也提筆就給王凝去信,說清楚現在域外打聽到的情況。
對於緬甸東吁王朝的事兒,其實現在更多的還是分析出來的結果,但是在書信里沐昌祚當然不會這麼說,而是用從商人處打聽到消息進行搪塞。
而在書信里,着重就是提到那些跑商的傳出來的消息,那就是緬軍已經出現在大明邊境附近。
沐昌祚相信,當王凝看到此處一定會被驚出一身冷汗,授權他調動雲南兵力也就順理成章。
當然,沐昌祚也不忘記提醒王凝儘快將此事上報朝廷,並通知在永安的李成梁。
雲南,現在是急需朝廷兵馬增援。
年前朝廷下旨停運雲南的錢糧,也要儘快撥付到各衛所去,方便調集兵馬。
只能說,現在的沐昌祚以及很佩服京城那邊,距離雲南千里之外還能運籌帷幄,東西緬甸虛實。
實際上,若不是魏廣德有後世的印象,知道明清時期,中國和緬甸爆發過長時間的戰爭,還丟失了不少被認為屬於領土的地方,也是決計想不到緬甸膽敢撓大明龍鬚的。
畢竟,兩國的實力差距就擺在那裏。
以卵擊石的事兒,誰會去做?
可偏偏緬甸還就真做了,而且還做的很不錯。
雖然清朝時期,那位詩皇、十全老人也耗費了巨大的代價,他任命的四任指揮官都因為征討緬甸或自盡,或病死,但確實把緬甸打怕了。
但不可否認的是,清朝對緬甸的戰爭,其實戰略目的並沒有達到。
只是因為幾次戰爭中,緬軍沒有擋住清軍攻勢,戰場被轉移到緬甸,對緬甸國內經濟造成巨大損失,讓緬甸無力繼續作戰。
而更重要的是清軍進攻緬甸的時機出奇的好,雖然這不是乾隆皇帝想要的,但無心插柳柳成蔭,清軍對緬軍的打擊,倒是讓已經被緬甸吞併的暹羅獲得了重生的機會。
在清軍和緬軍交戰正酣之際,暹羅敗將重新武裝起來,最終擊敗了緬甸駐紮在暹羅的少量軍隊,最終獲得了獨立。
暹羅的丟失,也是讓緬甸選擇向當時的清朝投降的原因。
而實際上,魏廣德策劃的東南亞攻略,把印度洋變成大明的西海,本質上還是存在巨大疏漏的,那就是他並不完全了解緬甸就其周邊。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