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舊港宣慰司,為明朝行政建置,治所位於後世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巨港,首任舊港宣慰使為施進卿。
明成祖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海外華商施進卿協助鄭和艦隊航行,期間也參與平定陳祖義的海盜軍團,之後施進卿派遣女婿前往大明朝見成祖。
為了嘉獎施進卿的「忠義之舉」,成祖賜封施進卿為舊港宣慰使。
舊港宣慰司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朝廷對漢人穆斯林直接賜封爵位,也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在海外的「飛地」管轄。
明朝水師在馬六甲海峽的滿刺加建立城柵、倉庫,以之作為經營西洋的中轉站,是鄭和下西洋的一次重大成果。
舊港宣慰司所在的蘇門答臘島是東南亞印度尼西亞西部的一個大型島嶼,面積47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島嶼,也是印度尼西亞所獨立擁有的最大的島嶼。
蘇門答臘島位於赤道之上,是大巽他群島四個主要島嶼之一,屬於熱帶雨林氣候。
東北隔馬六甲海峽與馬來半島相望,西瀕印度洋,東臨中國南海,東南隔巽他海峽與爪哇島相望,北面為安達曼群島。
蘇門答臘島呈西北—東南走向,主要由兩個部份組成,包括西部巴里散山脈和東部的低地平原。
選擇舊港駐地,應該說是鄭和一次非常明智的選擇,此地扼守馬六甲海峽,可以有效控制東西兩洋的交通。
只可惜,隨着明朝國力衰弱,特別是鄭和在返航途中去世,大明的官方遠洋船隊從此消失。
明朝終止下西洋活動的原因,傳統看法是糜費國庫,加重了國家和百姓的負擔,但也有專家認為,鄭和船隊壟斷了海外貿易,遭到一部分官員和商人的聯合封殺有關。
但不管怎麼說,鄭和下西洋打下的舊港宣慰司在失去明朝這個靠山,生存變得艱難起來,滿者伯夷王國的野心愈發暴露。
又經過十數年的鬥爭,面對咄咄逼人的滿者伯夷王國,第二任舊港宣慰使施二姐不得不順應現實,接受滿者伯夷的完全統治,意味着舊港宣慰司走到了終點。
自舊港宣慰司建立到消失,前後不過三十三年。
在這裏,還不得不提一下舊港宣慰司的由來。
「宣尉司」是金朝開始出現的,大規模普及則要到元朝。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行政結構與唐宋有很大不同,在地方行政設置上,「行省」與「州」之間多了一個「宣慰司」。
元朝一共設立了六十個宣慰司,每個宣慰司下轄幾個州,主要起到聯結、溝通上下兩級行政單位的作用,似乎有點像「傳聲筒」,本身並不具備完整的行政職能,而且名字大多比較冗長,比如「山東東西道宣慰司」、「廣西西兩江道宣慰司」。
明朝取代元朝後,地方行政設置又一次發生大變更,「行省」變成「布政司」、「州」變成「府」,內地的宣慰司全部撤銷,只在西南邊陲予以保留,朱元璋和朱棣都設立過多個宣慰司。
其實宣慰司並不是一個固定稱謂,明朝史書也有「宣撫司」、「安撫司」、「招討司」等名稱,它們的實際職能基本相同。
從「宣慰」兩字可以看出,宣慰司的職責是代表皇帝及朝廷傳達政令、撫慰百姓。
明朝後來將這些宣慰司整合為「三宣六慰」,「三宣」指南甸、干崖、隴川,三個宣撫司,「六慰」指是車裏、緬甸、木邦、八百大甸、孟養、老撾,六個宣慰司。
「三宣六慰」全部位於明朝西南陸地邊疆,對鞏固邊陲安全及穩定起到了很大作用,而而遠在南洋之濱的舊港宣慰司,體現出來的則是明朝乃至整個中國古代經略海外的巔峰時刻。
以爪哇島為核心的滿者伯夷王國打敗了元朝後信心大振,不斷攻擊蘇門答臘島上的三佛齊王國殘餘勢力,最終在1397年將其徹底滅亡。
不過,滿者伯夷王國沒有在蘇門答臘島建立起穩固統治,島上陷入一片混亂,當地華人紛紛湧向舊港避難。
元末明初的戰亂使更多華人下南洋,使舊港等地的華人數量大增,一些華人武裝力量趁勢而起。
他們亦商亦盜,擁有不弱的海上武力,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