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人多雖然並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事情,但從數千年以前開始,中國就是這樣一個人口眾多,佔世界人口三成的統一大國。
此時荷蘭人口不到兩百萬,怎麼可能在大明的家門口同大明抗衡?
台灣島上的荷蘭人,共計兩千八百人,其中一千四百人操縱戰船,五百人在赤坎堡,兩百人在北尾線島,七百人在熱蘭遮堡,另外還有近五千蘇丹國的水軍和招募來的海盜。
昨天一個晚上,北尾線島上的兩百人被全部殲滅,後來派遣上去奪島的又死了一百,赤坎堡一邊也損失了兩百,損失接近兩成,局勢已經非常明朗。
在西方,同荷蘭差不多大的丹麥,也就兩萬多軍隊。雖然考烏知道中國人多,但鄭成功一下給他來兩萬五千人,他還是有些震驚,有些吃不消,沒想到一個中國諸侯,能夠出動的兵力,就比得上歐洲一個國家,這已經超出了他的想像。
眼下,荷蘭人全都龜縮在兩座堡壘中,想要陸戰擊敗中國人,已經完全不可能,荷蘭人只能希望海戰殲滅中國的船隊,然後再同中國人耗下去。
清晨,鄭成功在台島的內應郭懷一領着兩萬多義民,前來助戰,台灣的高山族人民見明軍到達,也爭先恐後的出來迎接,用貨車和其他工具幫助明軍登陸,修築營寨,準備進攻赤坎。
此時的西方人,代表的可並不是什麼文明,而是野蠻,是征服,是殺戮和掠奪,一也不先進,一也不高尚,有的只是人性的醜惡,相反中國對待邊蠻地區,雖然言語存在蔑視,冠以夷狄之稱,但受儒家影響,卻是本着教化的目標,同化吸納,很少剝削壓迫。
荷蘭人在台灣奴役民眾,收取高額賦稅,並隨意殺害山民,使得他們不得人心,島上民眾大都是鄭芝龍當年送到島上屯田之人,對鄭氏很有感情,在他們的幫助下,上岸的步軍,很快就玩成了對赤坎的包圍,切斷了水源,並準備架炮轟城。
現在赤坎堡內只剩三百多名荷蘭人,如何能抵抗近萬明軍的攻擊,軍官描難實叮連忙派讓向熱蘭遮堡求援。
眼看赤康城危機,考烏只能率領船隊與明軍一戰,意圖打通熱蘭遮堡與赤坎堡的聯繫,一場大海戰已經不可避免。
崇禎六年,明朝內憂外患,國力已經日薄西山,卻在料羅灣一戰擊敗了從西班牙人統治下獨立出來,國力蒸蒸日上的荷蘭人。
如今已經過去十多年,在大員灣內,兩國水師再次交鋒。
午時,考烏以十艘三桅炮艦,列單橫陣,近三百五十門側舷炮對準明軍,七十艘大戰船,一前一後護住兩頭,想要憑藉主力戰船的火炮優勢,擊敗明軍。
明軍八艘三桅戰船,同樣列單橫陣,側舷對準荷蘭艦船,與之對射,五百多艘大船隻,於兩翼列矢陣,準備直接衝鋒。
這時,鄭成功站在船樓上,雙手按着戰刀,目光如電,十多年前他的父親擊敗了荷蘭人,今日他同樣可以。
「傳令下去,擊沉或是俘獲一艘三桅敵船,賞銀三千兩,殺紅毛夷一人,賞銀二十兩,此戰得勝,全軍雙餉!」
甲板上士卒立時歡呼起來,士卒們開始準備,炮手將為紅衣大炮裝好彈藥,然後將擋板掀開,奮力將火炮推到炮門處,一根根漆黑的炮口從炮窗中伸出,黑洞洞的一片,顯示大國的威嚴。
兩隻艦隊將側面對準對方,向兩條將要交匯的直線一樣,越靠越近,站在望斗上的士卒,用千里鏡不停得觀察距離,大聲向下稟報道:「敵船列橫陣,距我五海里!」
隨着望斗上的聲音傳下來,甲板上的士卒便顯得有些匆忙,拿着長矛和火銃的士卒,都將身子蹲了下來,遠距離的炮戰,他們幫不上忙,因而要保護好自己,準備最後接舷戰。
「敵船距我四海里」
望斗上,士卒向下放聲大喊,而就在他話音方落之間,「轟隆隆」的炮響連成一片。
遠處荷蘭人,憑藉火炮性能的優勢,以及更加精練的操炮技術,率先開火。
十艘炮艦,側舷在一片轟隆聲中,依次騰起一團白煙,整個側舷煙霧瀰漫,艦船晃動着噴射出一枚枚的鐵彈,貼着海面,呼嘯着向明軍砸來。
一時間,海面上炮聲滾滾,猶如悶雷,無數炮彈從白煙中射出,氣勢驚天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