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迷界之中起了風,這風絕不尋常。
在那些繞身而過的微風裏,姜望感覺到了一種略微複雜的、不屬於風元本身的雜質。極其細微,若非此時他以最大的警覺觀察一切,恐怕難以感受。
或者不能稱之為「雜質」,因為那些「附着」並無質形。
他想了很久,才大概辨認出來,那是一種情緒層面的東西。又用神魂匿蛇去接觸,才終於能夠確定,它們的確與戰死於此界的修士有關。
並非是完整的魂魄,或者什麼殘靈,而是近似於一種執念,是在迷界這種地方,無處皈依、又不肯沉淪的眷戀。
他這時候才聯繫起來,今日正是四月初四,一年一度的海祭之日。
近海群島的修士們正在祭海,以虔誠的儀式迎接英靈回歸。
死在迷界,即失其魂。
不是肉身毀滅,只余神魂,是肉身死去了,神魂也失陷。
肉身仍在之時,尚且容易迷途,何況只余神魂,又失去星光聖樓的牽引?
有些人便身魂俱失了,有一些執念則陷在迷界,流浪無依。類似於觀衍一點真靈漂泊在森海源界,但又不完全相同。
這些念頭比真靈還脆弱,本身也不存在重塑的可能。(事實上在姜望的認知中,一點真靈就已經不存在重塑可能了,只是觀衍打破了他的認知。)
但人們相信,將其召回人族疆域,就有機會讓這些念頭所源出的那些勇敢者,重入輪迴。
若不能熬到海祭日牽引回歸,就只能煙消雲散。失去一切可能。所以今日迷界之中,才有如此輕柔的風。
它們並不能帶走什麼,也不會改變迷界。只是思鄉的人,終究會回到故鄉。
姜望試過放鬆對自己的身體控制,結果身體並沒有直線下墜,反而是上升了一段距離,過了很久,則向左邊移動了一陣,而後才開始下墜。
當然這所謂的上下左右,也只是以他自己的立姿為參照而言。
這運動軌跡並沒有什麼規律,只是順從於迷界本就顛倒混亂的規則。
他控制着身體往前飛,每一點距離其實都不簡單,他在儘可能的適應迷界。好讓自己能夠在迷界完整地發揮出戰力,本來真實實力就不如碧珠婆婆,再因為不適應而受到壓制,那就幾乎等同於找死了。
所幸這個過程不算十分艱難。他對道元的掌控,早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精微的程度,這是早先與真人「交鋒」後的收穫。這讓他迅速適應了迷界的特殊性,體內道元能夠隨時對外界的變化產生反應,以使他如履平地。
這時候他已經知道剛落入迷界時所看見的那些黑點是什麼了,多是巨石。形狀不同,朝向各異。因為同樣錯亂顛倒的關係,以這些巨石來定位方向,也是不可能的。
還好有指輿。在迷界探索的這短短時間裏,姜望不止一次地這樣感慨。
有些巨石甚至直徑數百丈,在姜望看來完全就像一個小型島嶼,但它卻並不是所謂的「浮島」,其上也沒有人族生存。
說明「浮島」的構成,並不簡單。絕不僅僅是一座懸浮空中的島嶼,一定有某種必要的條件需要達成。
不然的話,丁未區域不應該只有一座浮島才是。
姜望到那些巨石上面去觀察過,石質非常普通,並不是他在懸空寺所見的那種懸空石。能夠浮空,也僅僅是因為迷界的特殊而已這讓他放棄了收取一些邊角石料帶走的想法。
巨石之上也大多光禿禿的,基本不存在活物,樹木泥土之類亦是沒有的,只偶有一些苔蘚。
沒有人類生活過的痕跡。
也是,在這迷界征戰的,除了結陣的大軍外,全都是外樓及以上境界修士,要麼征戰,要麼在浮島修整,根本也沒有必要在這些地方生活。
姜望現在選擇的路線,是根據指輿做出的規劃,在一個極大的範圍外,繞着丁未區域僅有的人族浮島環行。
這片路線可以看成一個圓球,浮島是球的中心,姜望的行進路線,則在繪製球面。
之所以這樣選擇,是因為他將自己代入碧珠婆婆的角度,很容易就得出一個判斷——殺死姜望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