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有華夏幣。
一般都是大型私募。
前些年國內政策沒放開,很多私募為了做業務,就要繞開相關的限制,往國外跑。就是在海外註冊好私募基金,然後在海外募集一些美元,再回國申請牌照,在國內募到華夏幣。
就形成了雙幣基金的格局。
過去這些年國內資本市場上活躍的IDG、紅杉中國、軟銀中國、啟明星、高瓴資本、今日資本之類等一批早期風投基金,基本都是走這種由外到內的流程。
聶才俊接着說:「過去幾年金融危機蔓延全球,國內為了活躍金融市場,就開始放開限制了。民間的私募基金開始發展起來。一夜之間出現了幾百家。可是,時間上已經錯過了。紫微星已經成長起來了,不需要再融資了。」
周不器這就明白他的意思了,「專門給這些國內的新興私募基金開一輪融資?」
聶才俊點了點頭,「國內的互聯網市場在蓬勃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如果僅從中美兩個國家來看,過去十年,美國遙遙領先;現在進入了新的移動互聯時代,雙方已經基本持平;再過幾年,我甚至覺得國內的互聯網行業可以發展得更快、更好,也可以有更活躍的資本市場。」
周不器認可這樣的判斷,「我同意。」
聶才俊道:「國內的資本市場跟國外還不太一樣,有着很大的人情因素。」
「人情?」
周不器對此就不太了解了,畢竟這是國內的一個新興市場,他還沒怎麼接觸過,以前接觸的都是紅杉、軟銀這種世界級的資本巨頭,那真是唯利是圖。
聶才俊就舉了一個例子。
很是誇張。
有一個創業項目A要融資,就找到了國內的風險投資基金,然後雙方就建立起了很好的關係,靠着該基金的幫助,創業項目A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很快就進行了B輪、C輪、D輪的融資。
這時,該風險投資基金又投資了另外一個項目B。
該項目估值1億元,風投基金出資2000萬元,占股20%。
可是這個B項目沒發展好,眼看着就不行了。
這對該風投基金來說,就很不友好了,這投資不失敗了嗎?這會影響基金的業績啊,這也不好跟投資人交代啊?
怎麼辦?
這個時候,該風投基金就可以找創業公司A來幫忙了。
畢竟,A就是靠着該風投基金的幫助成長起來的。現在該基金遇到麻煩了,創業公司A順利地發展起來了,也應該去報答。
然後,內部勾兌就開始了。
創業項目A以3億元的價格,以股票置換的方式併購了創業公司B。
這樣一來,問題就解決了!
該風投基金出資2000萬元,持有了20%的股份,當時B公司估值1億元。現在B公司卻賣出了3億元這就大賺了!
出資2000萬元,賣出6000萬元,淨賺4000萬元!
業績足夠亮眼!
這還不夠。
在這個過程里,創業公司A畢竟是虧損了,高價收購了一個沒什麼實際價值的創業公司B。所以,該風投基金就會從這4000萬元的利潤中,拿出30%-50%,私下轉給創業公司A的創始人。
整個流程就走通了。
風投基金獲利了,創業公司A的創始人獲利了。連創業公司B的創始人也獲利了、解套了,就會對該風投基金感恩戴德,下次創業的時候會優先選擇跟該風投基金合作。
總之就是國內的金融投資領域不夠成熟,還有很多的漏洞可以鑽,存在着大片的灰色空間。
在這些灰色空間裏,人情因素就非常重要。
周不器聽了這個案例,就頗有些大開眼界,「不過這種資方主導的溢價收購,在美國好像也有很多。」
聶才俊道:「的確有很多,資方很多時候就是在玩龐氏交易,一級一級地往下擊鼓傳花,就去賭最後的上市。但是有一個很明顯的不同之處,就是歐美的這種資本運作,都是機構和機構之間,一定不能有這種人和人之間瓜分收益的私下勾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