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略足以看透漢軍的意圖、全琮的預先部署很完善,但就是這麼一點信息的不對稱,導致了他們的落寞結局。
是的,全琮的部署堪稱無可挑剔。
他將先前時日充當先登的留贊與陳表這兩部精銳,都撤下來休整,當作預備漢軍出營的中堅,而再繼續攻堅了數日後,又請陸遜將一直督轉運糧秣等事務的諸葛融部接手了攻堅之責。
這是為了誘漢軍儘早出營。
蓋因諸葛融為人很平庸。
才智將略對比其兄諸葛恪而言,猶如雲泥之別。
若不是諸葛瑾早年遣次子入蜀過繼給了丞相,且諸葛恪早就自己憑藉才能招募了山越精兵與戰功封侯,諸葛融是絕無可能督領諸葛瑾舊部的。
對,孫權沒有了選擇。
且他不敢打破江東「父死子繼」的統兵制度,進而誘發群臣的離心。
是故,以襲父舊部無多久的諸葛融來攻堅,吳軍的攻勢可想而知。
不僅沒有先前留贊與陳表等人的悍不畏死,反而士氣萎靡的畏手畏腳、幾乎是重在參與!
而這點正是全琮想要的。
他要讓漢軍覺得吳軍的攻勢已疲軟、已後繼無力了、即將要罷兵歸去了;若是漢軍的藏兵再不出來反擊,恐怕就再沒有了機會了。
他的計劃也成功了。
關興見狀,本有些疑惑。
因為他發現吳軍的轉變很大,大到讓他覺得出兵反擊或有危險。
但他架不住其他將率的求戰請命。
尤其是傅僉。
正血氣方剛的他,以一句話讓關興不復遲疑,「江東皆鼠輩!縱使有所預謀,哪又如何?以正正之旗、堂堂之陳,焉能當我軍之銳!再者,折衝士卒皆求戰若渴,將軍若不允我等出戰,恐軍心不穩、將士怨言生矣!」
至此,出擊自是就不可免了。
一開始,佔據如陸遜與全琮預期。
在諸葛融部攻堅之時,漢軍倏然洞開營寨們席捲而來,被早就嚴陣以待的留贊與陳表部死死遏制住了前進的步伐,令他們的急襲變成了兩軍在野外的鏖戰。
且對於吳軍的早有準備,許多漢軍還頗為愕然,稍微慌亂了些許時間,反而令吳軍佔了出其不意的優勢。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勝負的天平便開始傾斜。
留贊與陳表部都很精銳,且人人皆願死力作戰,但在士氣與戰力以及決死等方面,終究無法比擬為自己而戰的折衝軍。
甫一接戰,漢軍被遏制。
鏖戰半個時辰,兩軍旗鼓相當,將士們皆士氣如虹的號呼着酣戰。
一個時辰過去,漢軍愈發昂揚,而江東士卒略顯疲態。
待兩個時辰過去、夕陽墜山巒時,戰局便開始步入明朗。
仍士氣不減的漢軍,許多士卒還猶如昔「聞戰則喜」的秦軍一般,將斬殺的江東士卒耳朵割下系在腰間,繼續奮勇直前。反而江東這邊,隨着留贊與陳表二部的乏力,其他各部將士已然軍心惶惶、步步敗退。
明眼人都知道,勝負幾是定局了。
對此,全琮始料未及。
而素來未慮勝先慮敗的陸遜,則是在大軍尚未形成潰敗之前,引自身的本部在側組建強弩陣,作殿後之軍;並讓令全琮與留贊等部,且戰且退從他本部前經過。
這樣的做法,無法改變吳軍敗北的結局。
但卻能讓漢軍無法擴大戰果。
因為他本部阻擋漢軍追擊的時候,亦是讓全琮與留贊等人贏得重新整理陣型的時間。
不必擔心全琮等部會一潰千里。
在這種危急的時刻,江東的部曲私有制反而是一種優勢;只要將率有決死之心,私兵部曲們就不會棄將主而去。
且夕陽馬上就遁入山巒了!
在夜色的掩護下,漢軍也無法繼續摸黑追擊。
事實上,漢軍亦沒有追擊的打算。
蓋因關興等將率都知道,不能讓折衝軍進入襄陽、不能靠近與魏國接壤的地界。
因而在天色慢慢變得昏暗後,關興便鳴金收兵